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

鲁迅成了神 北大就成了药渣

鲁迅成了神 北大就成了药渣
 
    --顾晓军主义:评论中国•之十六(深度解读鲁迅、鲁迅是怎样登上神坛的?)
 
 
  仔细研读《鲁迅年谱》,我作家顾晓军发现:鲁迅生前,曾有几次人生的升华。
 
  第一次,是1902年,鲁迅二十二岁,被大清官派去日本留学。
  鲁迅,实在不是个读书的料子。在日本,忙着翻译、投搞、办杂志,一事无成;最后,是肄业,回国的。
  这一年,鲁迅已经二十九岁了。在日本的七年中,他始终未与辛亥革命前的孙中山联系过;从这一点上来说,鲁迅真还不如蒋介石、汪警卫。
  ……
  被官派留学,对于任何人、无论怎么说:都是一次机会、人生的升华。
  然而,清政府无能,选派错了人;鲁迅,也糟蹋了很多青年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好机会。
  鲁迅,不得已而回国时,不过是个镀过金的海归派;而实际上,他是肄业,一事无成,很丢人地回来了。
  ……
  以上,为青年鲁迅。
 
  鲁迅,回国以后怎么样呢?也不怎么样。
  他先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,当生理学化学教员;后在绍兴中学堂,当教员兼监学。
  1911年,凭借辛亥革命的东风;绍兴光复,鲁迅这才终于爬到了绍兴师范学校校长的位置上。时年,他已经是三十一岁了。
  ……
  鲁迅,与林彪、胡耀邦等中华少年英才相比,实在是个老而无能之辈。然而,机会总是站在他那一边。
  1912年,南京临时政府成立,教育总长蔡元培手下缺人,遂招鲁迅为教育部部员。所谓部员,相当于今日科员;但,鲁迅总算混上了个“公务员”。
  ……
  注意:这是蔡元培,第一次给鲁迅机会。
 
  混上“公务员”后,鲁迅怎么样呢?还是不怎么样。
  跟着北迁、并入北洋政府,鲁迅混到了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职位,后改任教育部佥事。
  业余,鲁迅校《嵇康集》、研究佛经、辑《会稽郡故书杂集》、刻《百喻经》、研究金石拓本、墓志拓本……整个就是一昏庸、无聊的文化人。
  ……
  有人统计过:鲁迅在这期间发表了31篇文学作品。31篇作品,实在是个文学青年,可以被社会捂死,当然也可以捧成神。
  嗨,你还别说。从来就是这样:革命,不如不革命。“五四运动”过后,机会又垂青鲁迅了。
  1920年秋,鲁迅四十岁,进北京大学、兼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。
  ……
  注意:此时,鲁迅已是中年了,他要去污染北大了。
 
  鲁迅进北大以后,怎么样呢?仍然不怎么样。
  他又校《嵇康集》、再校《嵇康集》,而后出《呐喊》、成《中国小说史略》,再校《嵇康集》、还校《嵇康集》。
  其间,他曾胡说八道“以为要少--或者竟不看中国书,多看外国书”、“中国的方块字不消灭,中国就要灭亡”、“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”等;又为钞票,斗章士钊、杨荫榆等。
  ……
  鲁迅,之所以能在北大胡闹,实乃因陈独秀南下、李大钊就义……北大,只剩下试图不问政治的胡适等;时事,给了鲁迅可乘之机。
  今人皆认为:我作家顾晓军,胡说八道。其实,鲁迅早在那个时代,就胡说八道了,且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  鲁迅还是个老色鬼,与北大校花马钰厮混等,制造了“爱情纠纷”、“女师大事件”等。
  ……
  鲁迅,在北大七年,从各个方面吮吸北大之精华,包括女色等。
 
  1926年八月后,鲁迅南下;从此,北大就成了他的药渣。
  在南方,鲁迅急急忙忙腐败、包二奶。有《鲁迅年谱》为证:(1927年八月)八日,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,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。此时,鲁迅四十七岁。
  长久以来,鲁迅一直被人们捧为革命家;其实,当时的鲁迅,是中国文化界的主要亲日分子。有鲁迅言论为证,他曾说:象这一般青年被杀,大家大为不平,以为日本人太残酷,其实这完全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,日本人太认真,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……
  ……
  然,鲁迅的运气,并没有完。1932年12月29日,宋庆龄、蔡元培等,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。
  翌年,一月四日,蔡元培又函邀鲁迅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,推为执行委员。二月十七日,蔡元培再函邀鲁迅致宋庆龄宅,欢迎萧伯纳。
  就这样:鲁迅,与当时的国母在一起了,并有照片留传于世。
  ……
  当时,鲁迅是五十三岁,离死已经不远了;蔡元培,又一次提携了他。
 
  那么,魯迅对当时的革命的认识又如何呢?不怎么样,很不怎么样。
  胡适,曾说过:魯迅先生不到晚年--鲁迅先生的毛病喜欢人家捧他,我们这般“新青年”没有了;不行了,他要去赶热闹……我作家顾晓军认为:这基本上是事实。
  1935年9月12日,鲁迅在写给胡风的信中说:……我几乎可以无须思索,说出我的意见来……一到里面去,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,无声无息。以我自己而论,总觉得缚了一条铁索,有一个工头在背后用鞭子打我。无论我怎样起劲的做,也是打……你看这是怎样的苦境?
  ……
  而人们却喜欢说:鲁迅如何支持革命,说红军到达陕北,鲁迅发电报祝贺等。然,已有学者考证出:此是别人为鼓舞根据地人民信心而创作。
  在此事中,被指认为发信人的史沫特莱女士,竟也不知道曾有过此事。事情,就是这么荒诞、滑稽、可笑。
  当时的左联,需要魯迅。1936年,魯迅死时,就盖上了“民族魂”。
  ……
  注意:此时的鲁迅,已经是准神了。北大,对于他来说,已经成了真正的药渣。
 
  魯迅死了,他的后人们的运气却来了。
  1938年,毛泽东,为安置投奔延安的国统区的青年学生们,亲自筹办了艺术学院,以鲁迅的名字冠名。
  1940年1月,毛泽东在《新民主主义论》中,送给鲁迅七顶帽子:旗手、主将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骨头最硬、民族英雄。后又补赠:马克思主义者、唯物论者。
  ……
  谁也不会想到:一个当时在野党的非党魁的评论,会成就了魯迅。随着形势的发展,非党魁成了党魁;在野党势如破竹、赶走了执政党,取而代之执政。于是,政治马屁精们,就把魯迅推到了各种美院、文学院等的牌牌上,并随手篡改了“五四运动”与新文化运动。
  1957年,有人问:假如鲁迅现在活着会怎么样?毛泽东深思熟虑后,说“我看鲁迅活着,他敢写也不敢写”。实际上,毛泽东已否定了鲁迅。
  文革,对鲁迅来说,应该是一劫。然,狡诈的许广平,急急忙忙发表了《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耀着鲁迅》(见《红旗》1966年第14期)。因此,鲁迅不但没有倒,反而更红了;从而,也为中国熏陶出大批的鲁式棍子。
  ……
  鲁迅,就是这么一步一步登上神坛的。
 
  鲁迅成了神,北大就成了药渣。
  ……
  北大,再也不产蔡元培、陈独秀、胡适……而产犬儒、政治马屁精、饭桶、草包、夜壶。
  中国的国家领导人,亦皆避北大而不入,多产自于清华。
  ……
  其实,何止是北大就成了鲁迅的药渣呢?偌大个中国,难道不也成了他的药渣吗?
 
  鲁迅成了神,北大也就成了药渣。
  ……
  那一年,恢复高考时,朋友们劝我上北大,我没有去。
  为什么?我丢不起这人呵!
  前两年,北大出版社的找我出书,我也不出。
  为什么呢?我还是觉得丢不起这人。
 
  注:本文史料取自于《鲁迅年谱》。
 
              顾晓军 2009-5-16~17
 
 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