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

五四•新文化•鲁迅

五四•新文化•鲁迅
 
    --顾晓军主义:评论中国(十)
 
 
  历史,就是历史。
  以政治需要而图解历史,是不可取的。
 
  “五四运动”
  ……
  “五四运动”的背景,是巴黎和会要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。
  导火索是:4月24日,梁启超通电外交协会,要求归还青岛。外交委事务长林长民发表:山东亡矣,国将不国矣,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。蔡元培以鲜明的态度影响了北大学生。
  进而,是北大学生串联北京十余所名校学生,经磋商、计划后,出现:“五四”上午,3000余学生汇集天安门,血书张扬“还我青岛”之场面。
  因列强使馆的蛮横态度激愤学生,爆发大规模游行、火烧赵家楼……
  又因军警镇压,震动京城;传导至津、沪,乃至影响全国,形成罢课、罢工、罢市,以声援北京学生……
  6月28日,中国代表陆征祥拒签和约。
  ……
  作家顾晓军结论:
  “五四运动”,是一场历时两个月又四天(1919-4-24~1919-6-28)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。
  “五四运动”的实质,就是--不尿帝国主义、不尿腐败政府。
  “五四精神”,就是--爱国、无畏。
 
  新文化运动
  ……
  新文化运动,是辛亥革命后,依旧没有见到光明前景的、苦闷的知识精英发起的救国、图强思想解放运动。
  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为:1915年~1923年。主阵地是:北京大学、《新青年》编辑部。《新青年》,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刊物。
 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“民主”与“科学”。主要内容有胡适提出的八大主张等。
  新文化运动,影响了后来参加“五四运动”的很多青年。
  ……
  作家顾晓军结论:
  新文化运动,是一场由知识精英发起的救国、图强的思想解放运动。
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陈独秀,核心人物有胡适、李大钊、钱玄同、高一涵、刘半农……等。
 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:“民主”与“科学”。
 
  鲁迅与“五四运动”和新文化运动(作家顾晓军结论)
  ……
  鲁迅,有没有可能参加到“五四运动”中去呢?
  有可能。但,即便鲁迅参加“五四运动”,亦以个人的身份加入;而那时的鲁迅,不具有影响力。鲁迅一直是北洋政府的“公务员”,1920年秋才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;在未与北大学生形成师生关系前,他不具有影响力,因当时他发表的作品亦微乎其微。所以,鲁迅不是“五四运动”的重要或有影响的人物。这一点,是完全可以肯定的。
  ……
  鲁迅,是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呢?
  不是。鲁迅,是1920年秋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后,才参与到《新青年》的编辑工作中去的;而其时,《新青年》已近尾声,因陈独秀已将注意力转到了马克思主义上,精力也逐步移到了建党上。另,《新青年》总共9卷54号,重要文章是陈独秀的创刊词《敬告青年》,胡适的《文学改良刍议》、《文学革命论》,李大钊的《庶民的胜利》、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》,而不是鲁迅的小说《狂人日记》。《新青年》,是倡导“民主”与“科学”的理论、政论、评论性刊物,发表鲁迅的小说是其弟周作人所起作用。因《新青年》自4卷1号后改为同人刊,不接受来稿,而其时鲁迅还不是编辑。
 
  历史,就是历史。
  即便被图解了、混淆了,终有耿直的人,试图还原它。
 
  注(2009-9-12):
  一、此文之后,我顾晓军,已多次、多角度证明:鲁迅,没有参加过“五四运动”。
  二、“五四运动”的特殊贡献者,为蔡元培。
 
                顾晓军 2009-5-6~8
 
 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